SERVICE PHONE
159-15001283发布时间:2025-11-11 17:58:48 点击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公告,认定870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包括周口扶沟西瓜、项城白芝麻、黄泛区黄金梨在内的120个“河南产”荣登榜单。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消息表示,更多“土特产”升级为国家保护的“金字招牌”,能够引导各地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小特产”成为“大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农户实现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坚实产业支撑。随着这些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也将进一步拓宽河南特色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46号公告,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核准全国870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予以保护。根据公告名录,从序号386开始至505结束,120个产品属于“河南产”。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梳理发现,河南登榜的产品中,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特产,郑州黄河鲤鱼、淇河缠丝鸭蛋、温县铁棍山药等,而更多的则是农业领域常见的花生、西瓜、辣椒等。就农业大市周口而言,此次共有项城白芝麻、郸城红薯、扶沟辣椒、扶沟西瓜、黄泛区黄金梨等,个产品登榜。
无论养殖产品还是种植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方特色。以周口项城白芝麻为例,该品种种植历史久远,明清时期就有种植记载,现在更是声名远扬的项城特产。这种白芝麻色泽白润,香味纯正,籽粒饱满,皮薄肉厚,出油率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早在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就批准对“项城白芝麻”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现在,项城白芝麻的种植面积大约有25万亩。
桐柏朱砂红桃、洛宁县上戈苹果、内黄花生、偃师葡萄、禹州金银花……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消息介绍,从地域分布来看,此次河南新增的12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覆盖多个地市,呈现“多点开花、优势凸显”的特点。在数量排名上,洛阳以19个产品位居全省首位,充分展现了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商丘、三门峡、平顶山、驻马店认定产品均突破10个,成为河南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的重要增长极;鹤壁、漯河两市在此次认定中实现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零的突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获悉,除了此次发布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信息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发布了相关保护要求,从细节着手助推产品质量提升。
以养殖领域的“确山黑猪”为例,对其保护要求是:饲养环境应为地处偏僻的山区、林地、荒滩或草地,有一定面积,生态容量大,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饲养方式应采用半开放式的饲养方式,白天以放牧为主,早晚补喂,主要补饲以玉米、小麦麸、饼粕类为主的精料,或补饲、红薯渣等粗饲料。养出的黑猪要求肉质紧密、弹性好、有光泽,肌肉呈鲜红色、部分深红色、纹理清晰,呈大理石样花纹;煮熟后肉汤透明澄清,肉质细嫩、紧实有弹性、肉味鲜香的感官特征。
而在种植领域,则从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口感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以周口黄泛区“黄金梨”为例,病虫害防治要求采用农业综合防控与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式,禁止使用未登记和国家明令禁限用的农业投入品。此外,还要求果实含糖量1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15.5%,总酸含量0.6—1.4g/kg,维生素C含量 1.3—2.0mg/100g。
“我们这里有专业农技专家指导,从培土栽植到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都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因地制宜提升黄金梨的品质,让黄金梨成为大家喜爱的果品。”周口黄泛区农场一位种植户说。
2024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并从当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的实施是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根据上述办法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提出产地范围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团体、保护申请机构提出,申请材料应当向省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交。最终,按照相关程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技术审查后予以认定。
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保护后,根据产品产地范围、类别、知名度等方面的因素,申请人应当配合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有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根据产品类别研制国家标准样品。标准不得改变保护要求中认定的名称、产品类型、产地范围、质量特色等强制性规定。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地方的‘金字招牌’,不仅代表着地方特色,还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保护好、发展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助于提升地方特产的影响力,从而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陈鹏受访时表示。
